沥青路面,沥青路面造价,沥青混凝土路面
(1)性路面的收缩和温缩裂缝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影响我国路面使用性能的致命因素。国外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包括亚洲的日本等国都采用柔性路面,许多国家基层都采用沥青稳定柔性基层,我国也应在路面结构体系上一改沥青路面清一色半刚性路面的局面,开发和应用其他路面结构体系。
(2)基层和底基层的厚度应不大于18cm无机料基层之间可以用水泥浆进行连接;基层与面层和面层之间应设置粘层,使结构层能形成一个整体,同时提高结构层的水稳性。
(3)为了满足大交通量重载交通的需要,面层配合比应该放弃使用经验证明已经达到极限应用状态的传统I型和II型沥青混合料.二层或三层体系必须全部采用粗骨架密实级配的混合料,如SAC、SMA等新型结构。半刚性路面的面层也可以由习惯上的15cm 左右,优化为9cm 或12cmo。
(4)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和掺聚脂纤维的混合料为路面在重交通和严酷气候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热稳性和耐久性提供了保证,虽然增加了一部分工程成本,但在一定情况下是唯一能够保证路面使用性能的途径。
(5)骨料均匀性偏差的存在在我国极为普遍,影响了路面质量,为此同一工程项目应统一石料加工机具、工艺和筛孔尺寸,保证材料均匀。
(6)施工过程要重点控制好平整度和压实度.平整度控制的重点是注意材料的均匀性,防止离析。压实度是控制现场孔隙率的关键,其应控制在98%以上,现场孔隙率应小于6%。
(7)路面使用性能的提高还应在避免桥头跳车,确保桥面铺装质量和处理好伸缩缝上下功夫。加固后结构的受力特点,对结构整体进行分析,保证加固后结构体系传力线路明确、结构可靠和新旧结构或材料的可靠连接。
关键词:沥青路面,沥青路面造价,沥青混凝土路面